“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原指古代书籍中夹杂的芸香草散发的清香。这种草具有防虫蛀作用,且能留下持久幽香,因此得名“书香”。以下是具体解析:
原意解析
芸香草是古代用于防虫的草药,其气味清新,可有效防止书籍被蠹虫侵扰。当书籍夹杂芸香草时,翻开书页会散发出缕缕清香,这种气味随着时间愈久愈浓郁,故称“书香”。
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推移,“书香”逐渐演变为读书文化的象征,代表对知识的尊重与传承。例如,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家族以诗书传家著称,其宅院被命名为“三苏祠”,成为“诗书传家久”的文化典范。
相关历史记载
唐代诗人常兖、姚合等皆有诗篇提及芸草防蠹,如常兖《晚秋集贤院即事》中“香销蠹字鱼”的诗句,进一步印证了“书香”的文化内涵。
综上,“书香门第”的“书香”最初指芸香草的天然香气,后升华为对文化素养与家族传承的赞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