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典故,主要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历史事迹,其核心内容与背景如下:
一、典故出处与原文
原文来源 该句出自陈汤给汉元帝的上疏,原文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背景说明
该句出现在汉元帝时期,北匈奴郅支单于侵扰汉朝边境。陈汤率军西征,以四万兵力夜袭康居城,斩杀二千五百名匈奴兵并俘虏单于,取得重大胜利。
二、典故经过
假传圣旨
陈汤为抓住战机,谎称皇帝密令征伐匈奴,调动西域乌孙等国的士兵共4万余人,昼夜行军千里,突袭康居城。
战果与影响
汉军以少胜多,大败匈奴,俘虏单于并斩杀其头颅。此战不仅平定了西北边疆,还稳定汉朝三百年无战事。
后续处理
陈汤因未经请示擅自调兵,被弹劾下狱,后因功赎罪获释并封侯。其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汉朝威慑外敌的标志性口号。
三、历史意义
军事威慑: 通过极端的示警手段,向远距离的敌对势力传递了汉朝的军事决心和法律威严。 文化象征
四、相关人物
陈汤:西汉开疆拓土的名将,以果敢和战略眼光著称,其事迹被《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详细记载。
甘延寿:与陈汤共同出使西域,后因意见不合遭陈汤假传圣旨事件牵连。
综上,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仅是其军事成就的总结,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影响深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