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导致城市或乡村地区出现地面积水的灾害现象。其核心特征和成因可归纳如下:
一、定义与特征
基本定义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水超出城镇排水系统承载能力,引发地表积水。
主要特征
- 时间与强度: 多与暴雨事件相关,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 空间范围
- 影响:导致道路淹没、房屋损毁、交通瘫痪、农田受灾等。
二、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 - 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 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围垦、蓄水容积减少)。
人为因素
- 城市规划不合理(低洼地区开发、立体交通建设不足);
- 排水系统老化或设计缺陷;
- 建设活动破坏自然排水路径(如填埋河床)。
三、影响与危害
城市影响: 交通堵塞、商业活动停滞、居民生活受干扰; 农业影响
环境危害:污泥堆积、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受损。
四、防治建议
工程措施:
完善排水管网、提升泵站能力、恢复湖泊调蓄功能;
管理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雨情监测、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生态措施:
增加城市绿地、建设雨水花园等自然滞洪设施。
内涝是城市化进程中需重点应对的灾害类型,需通过综合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其发生风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