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主要围绕圆明园的辉煌历史与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惨痛事件展开,通过以下要点进行阐述:
一、圆明园的辉煌与文化价值
园林规模与布局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及东、西、南三面小园组成,占地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150余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建筑风格与文物收藏
园内融合了中国园林艺术与西洋景观,既有象征街市的“买卖街”,也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等景致,还收藏了从先秦青铜礼器到清代书画的珍贵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二、英法联军的掠夺与破坏
掠夺手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采取暴力手段掠夺文物:能搬运的财物被用车牲运输,无法移动的被破坏或焚毁。
毁灭过程
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放火,大火持续3天3夜,导致园内建筑、文物被彻底摧毁,成为北京城的烟云。
三、历史意义与启示
文化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损毁,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
民族觉醒
该事件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成为铭记国耻、振兴中华的重要历史记忆。
中心思想:
通过圆明园的兴衰对比,强调保护文化遗产与铭记历史的重要性,激励后人珍视和平、努力发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