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批判了当时提倡复古的人也

59

《二十四孝图》是鲁迅于1926年撰写的散文,收录于《朝花夕拾》中。该文章通过剖析传统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并对当时社会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进行了尖锐抨击。其写作背景与以下运动和思潮密切相关:

一、反对白话文运动

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文化转型期,新文化运动兴起,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普及教育。

批判内容:

《二十四孝图》通过“痛打落水狗”的笔法,揭露了封建守旧势力(如反对白话文的文言文倡导者)借“孝道”名号维护旧礼教的行为,认为他们“是正人君子”。

核心观点:

鲁迅主张“立人”而非“立言”,反对用传统道德绑架人性,强调语言应服务于表达真实情感而非空洞说教。

二、反对复古运动

背景:

袁世凯执政期间,尊孔复古思潮抬头,主张恢复封建礼教和旧道德,与新兴的民主科学思想冲突。

批判内容:

文章针对“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极端孝道故事,指出其将“不情”视为伦理准则,批判这种以牺牲个体幸福为代价的封建道德观。

核心观点:

鲁迅反对用“古之圣人”形象为现代社会开脱责任,主张结合时代精神重构道德体系。

三、文化反思与启蒙意义

儿童教育观:从儿童视角批判传统孝道故事,揭露其“肉麻”本质,主张教育应关注人性而非空洞规范。

社会批判:通过“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的极端表述,展现封建思想的系统性危害,呼唤社会觉醒。

综上,《二十四孝图》的写作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白话文、提倡科学理性的思潮,同时针对封建复古思潮展开的深刻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