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ì lì,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本义 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耸挺立的状态,如“雄峰屹立而朝山逦迤”。
引申义
比喻人的意志、精神或国家、民族等坚定不可动摇,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挺拔、卓立、耸立、高耸。 反义词
三、用法示例
自然景观
“泰山屹立东方,气势磅礴。”
“冰川在山谷中屹立千年,见证地质变迁。”。
人物形象
“革命先烈事迹被载入史册,精神永远屹立不倒。”
“她以坚强意志屹立于困境,成为团队核心。”。
国家象征
“新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安如磐石。”
“民族精神在逆境中屹立不屈,重振信心。”。
四、出处与演变
该词出自唐代李荃的《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铭》,原句为“雄峯屹立而朝山逦迤”,后经宋代、清代文人及鲁迅等进一步使用,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
综上,“屹立”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稳固形态,升华出象征意义,成为表达坚定信念的常用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