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身卧柴草(卧薪),饮食前尝苦胆(尝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
引申含义
比喻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常用于形容在逆境中不忘耻辱、努力复仇或实现目标。
二、出处与背景
历史典故: 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12年,最终复仇成功的故事。 相关典故
三、用法与结构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乐不思蜀、自暴自弃。
四、示例
历史人物:
勾践卧薪尝胆,终复越国。
现代语境:
中国足球需卧薪尝胆,提升实力。
学习激励:
面对挫折要有卧薪尝胆的毅力。
五、相关成语对比
相似成语:闻鸡起舞(祖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复国)。
差异:闻鸡起舞侧重及时奋起,十年生聚强调长期积累,卧薪尝胆更强调忍辱负重与复仇雪耻的决心。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卧薪尝胆不仅是历史典故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常被用于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努力拼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