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忠贞不屈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磅礴气势表达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成为民族精神象征。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石灰的意象,展现坚守气节、清白为上的品格。
二、 坚守原则类
王勃《滕王阁序》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阐述困境中保持高远志向的重要性,体现刚毅品格。
桓宽《盐铁论·地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个人信念的不可动摇性,被后世广泛传颂。
三、 气节高尚类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用简洁语言概括大丈夫应有的气节,成为道德准则。
文天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以宏大视角歌颂正气,展现文天祥抗元救国的壮烈情怀。
四、 其他经典表述
《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论语·泰伯》) 强调士人责任与牺牲精神。 《孟子》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孟子·尽心上》)
论述节操在逆境中的彰显。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骨气的内涵:既有对国家忠诚的执着,也有对个人信念的坚守,更有在困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