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的物质范畴”这一哲学问题,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一、物质范畴的哲学定义
物质范畴是哲学中用来概括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范畴。它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等),而是从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概念。
二、物质范畴的特征
抽象性 物质范畴超越了具体事物的个别特征,把握其本质属性。例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等特性,但金属作为物质范畴,强调的是这些特性在所有金属中的共性。
普遍性
它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的共同概括。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其基础都是物质。
历史性
物质范畴是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古代哲学家可能仅从具体物质形态(如土、气)理解世界,而现代科学则通过原子、分子等微观结构进一步揭示物质本质。
三、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具体物质形态: 如水、木材、金属等,具有可感知的形态和特性。 物质范畴
四、相关概念辨析
感性存在与理性抽象:感性存在指直接感知的物质现象(如颜色、声音),而物质范畴是理性抽象的结果,是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科学物质与哲学物质:科学物质指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如化学物质),哲学物质则强调其作为世界本原的普遍性。
总结:世界的物质范畴是哲学对宇宙本质的抽象概括,它超越了具体物质形态,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联系。这一范畴是理解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