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著名情节,主要讲述了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造箭,而诸葛亮通过智谋成功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缩写:
一、故事背景
周瑜的陷害
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暗中设计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便以军法处置。
诸葛亮的应对
诸葛亮识破周瑜的意图,却淡定表示只需三天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二、借箭过程
准备阶段
- 诸葛亮秘密向鲁肃借来二十条快船,每条船配备三十名军士、青布幔子和千余个草把子。
- 鲁肃遵命保密,未告知周瑜计划。
实施阶段
- 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命船队连成一字型,朝曹营水寨进发。
- 大雾弥漫时,曹军疑有敌军,弓弩手盲目射箭,箭矢齐刷刷插满草把子。
- 诸葛亮令船调头返回,顺流而下时已满载箭矢。
收尾阶段
- 曹操发现上当时已追不及,诸葛亮如期交箭。
- 周瑜派兵搬运箭矢,每条船约五六千支,总计十多万支。
三、结果与影响
诸葛亮的胜利
通过智谋和天文预测,诸葛亮不仅完成任务,还保全了东吴军力。
周瑜的反思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此事成为《三国演义》中展现其嫉妒性格的经典案例。
四、衍生意义
该情节衍生出“草船借箭”成语,比喻运用智谋借力或空手套白,成为汉语中常用的表达。同时,故事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