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990—1047),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范仲淹齐名。其生平事迹以“庆历新政”参与者和岳阳楼重修闻名,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早年经历与仕途起步
科举成就 与范仲淹同为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后经范仲淹推荐入仕,历任大理寺丞、右司谏等职。
性格与理念
耿直敢谏,主张改革,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但因触权贵利益屡遭贬谪。
二、主要政绩
岳阳楼重修
- 岳阳楼在唐代已存在,但破损严重。滕子京任岳州知州期间,主持重修,并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成为“天下楼”。
- 除岳阳楼,他还修筑偃虹堤、沟通交通的万年桥,兴办岳州文宫培养人才。
庆历新政参与
- 主张改革弊政,支持范仲淹的青苗法、免役法等,但因“泾州公款案”被诬告而遭贬。
- 其改革理念对北宋文官群体影响深远。
三、政治挫折与结局
屡次被贬
- 因“泾州案”被贬虢州,后因“盗用公使钱”再贬岳州,期间坚持改革主张。
- 宋仁宗即位后,其子范仲淹执政,滕子京得以召回,任天章阁待制,但未再获重用。
清廉形象
- 一生为官清廉,去世时无余财,陪葬品仅砚台、玉兔等简单物品。
四、历史评价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篇,将滕子京与自己并称“岳阳楼双公”。 政治影响
滕子京虽因直言屡遭贬谪,但以政绩和人格魅力留名青史,成为北宋中期改革与文化建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