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整理的关键知识要点:
一、食品安全的核心要素
无毒无害:
食品应符合营养要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营养均衡:
需提供必需营养素,避免因挑食导致营养缺乏;
过程安全:
涵盖生产、加工、储存等全链条管理;
责任明确:
明确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二、食品选购注意事项
查看包装
- 确认营业执照、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标识齐全;
- 通过生产许可证编号查询企业资质。
生鲜食品鉴别
- 肉类:色泽鲜红、有弹性,按压后迅速恢复原状;
- 鱼类:眼球饱满、鳃丝鲜红,无异味;
- 蔬菜水果:形态完整,无病虫害迹象。
价格与促销食品
- 对比市场价格,警惕“打折”“低价”食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三、食品储存与处理规范
分类存放
- 生熟食品分开,使用不同容器和厨具;
- 冷藏冷冻需分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温度控制
- 常温储存需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发霉;
- 冷藏温度0-4℃,冷冻-18℃以下。
过期食品处理
- 一旦过期或变质(如发酸、发霉),必须丢弃。
四、食品安全风险防范
避免污染
- 生熟分开、餐具消毒、厨具清洁;
-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
特殊人群关注
- 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需选择易消化、低风险食品。
五、食源性疾病识别与应对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持续性腹痛;
高热;
皮疹或意识模糊。
通过规范选购、科学储存和健康饮食,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自身及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