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文如下: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创作时间:1928年11月6日(中国海)
首次发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
一、原文内容(节选)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二、补充内容(后半段)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三、创作背景
时间与地点:
该诗作于1928年11月6日,徐志摩在剑桥大学旧居康河畔重游时所作,正值其第三次旅欧归国途中。
情感基调:
诗中充满了对康桥美景的眷恋与离别的惆怅,通过“轻轻的”“悄悄的”等反复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而又感伤的氛围。
艺术特色:
作为新月派代表作,该诗以抒情性语言和意象化描写著称,如“金柳”“天上虹”等意象成为经典,被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文学地位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来的抒情诗创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