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骆驼祥子第二章摘抄赏析

59

《骆驼祥子》第二章是老舍经典作品中对祥子初入城市、买车及初步奋斗的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场景描写,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与理想追求。以下是关键摘抄与赏析:

一、祥子的奋斗与理想

买车初体验

“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通过比喻将祥子的疲惫与满足感具象化,展现了他对自力更生的执着追求。

未来规划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理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坚韧性格,但隐含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压制。

二、社会环境的压迫

车被抢的挫折

“一场战乱中祥子失去了车—被兵抢了,只慌乱中从兵营里牵出几只骆驼,卖了些钱,得来了‘骆驼祥子’的封号。”

战乱背景直接导致祥子奋斗成果的丧失,揭示社会动荡对底层人民的残酷打击。

虎妞的阴影

“虎妞临盆难产而亡,祥子卖了车,于是复归于一无所有。”

虎妞的死亡不仅是个人悲剧,更象征祥子理想破灭的起点,体现传统礼教对个体自主权的压制。

三、祥子的心理变化

希望与失望的循环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但祥子的多次挫折(如攒钱失败、车被抢)逐渐消磨其斗志,形成“精神崩溃”的伏笔。

对社会的反思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祥子的堕落轨迹映射出老舍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

四、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采用北京方言词汇(如“拉包月”“嚼谷”),增强地域真实感。

环境烘托:通过“烈日下的大街像条冒烟的火龙”等描写,强化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压迫感。

总结:第二章通过祥子的奋斗与挫折,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同时隐含对旧社会制度的不满,为后续人物悲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