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赛事的级别划分主要依据赛事的权威性、参赛标准及全球影响力。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后的主要级别分类:
一、国际顶级综合赛事
MotoGP(世界摩托车锦标赛) - 被视为摩托车公路赛的顶级赛事,与F1赛车在汽车赛事中的地位相当。 - 分为三个级别:
- GP125
(80-125毫升排量)
- GP250(175-250毫升排量)
- MotoGP(350-990毫升排量)。 - 由国际摩联(FIM)主办,采用与F1相似的技术和规则,对车手技术要求极高。
WSBK(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
- 顶级职业摩托车赛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包含多个国家的联赛(如中国CSBK)。 - 赛事规模宏大,技术标准与MotoGP一致。
世界摩托车耐力赛(WRC)
- 长距离耐力赛事,强调车手耐力与策略,与MotoGP并列为三大顶级赛事。
二、其他重要级别赛事
国际摩托车锦标赛(IMC)
包含越野、街赛等多种类型,如曼岛TT(耐久赛)和超级摩托车拉力赛。- 国家/地区锦标赛
如中国摩托车锦标赛、美国摩托车锦标赛等,属于地方性赛事。- 街道赛
如大绿桥赛车(上海),是唯一同时举办汽车赛和摩托车赛的街道赛,但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小众赛事。
三、赛事分级依据
权威性: MotoGP、WSBK由国际摩联(FIM)主办,权威性最高; 技术标准
参赛车手年龄:
GP125:15岁以上
GP250:16岁以上
MotoGP:18岁以上。
四、总结
摩托车赛事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 MotoGP、WSBK、世界耐力赛(三大顶级赛事)。其他级别赛事如国家锦标赛、地区赛事及街赛等,影响力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