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陶行知如何发展杜威生活教育理论的区别

59

陶行知在发展杜威生活教育理论时,既继承了其核心思想,又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创新。以下是具体区别:

一、理论核心的差异

杜威

- 教育即生活:

强调教育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学校应模拟社会环境,通过直接经验学习。

- 学校即社会:主张学校应包含社会要素,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陶行知

- 生活即教育:

认为生活本身蕴含教育意义,教育应围绕实际生活展开,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改造生活。

- 社会即学校:将社会视为广义教育场所,主张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二、实践导向的不同

杜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做中学”,通过活动中心课程实现经验学习。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将劳动生活与教育结合,提出“教学做合一”理念,注重生活化实践。

三、理论来源与本土化

杜威:理论源于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适应社会。

陶行知:批判性吸收杜威思想后,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提出“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等主张,使理论更贴近国情。

四、教育目标与功能

杜威:以适应生活为目标,强调教育与未来生活的关联性。

陶行知:突出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认为教育应解决人民生活困难,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

陶行知在保留杜威“教育即生活”等核心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生活实践、社会参与和本土化改造,发展出更具中国特色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