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教案是清末发生的一起重大反洋教事件,其核心信息如下:
事件背景 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苏丹阳民众发现教会墓地埋葬70余具儿童尸首,同时教会育婴堂内无存活婴儿。传教士被指杀害婴儿、强占土地,引发民众强烈愤慨。
事件经过
- 民众围攻教堂并纵火焚毁,导致无锡、金匮等县相继爆发反洋教斗争。 - 清政府派兵镇压,两江总督刘坤一惩处6名知县及21人,要求赔偿12万元。
关键人物
- 查文清: 时任丹阳县令,因拒绝抓捕闹事者并公开支持民众,被革职后自述“力为民请命”,成为事件核心人物。 - 镇江知府王仁堪
事件影响
该事件成为清末反洋教运动的标志性案例,揭露了教会传教士的暴行,也反映了民众对列强侵略的反抗。同时,查文清的正义行为被后世传颂,其事迹与金庸家族有一定关联。
遗址与纪念
丹阳教案旧址现为历史遗址,见证了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教育史和反帝斗争的重要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