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家访记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要点,需结合幼儿在园表现、生活习惯及家长反馈综合记录:
一、基本信息
幼儿姓名:
记录幼儿全名及年龄;
家访时间:
年/月/日 星期;
家访教师:
记录参与家访的教师姓名;
访问对象:
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
二、幼儿在园表现
学习与行为 - 学习态度(如是否主动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注意力集中情况(如是否易分心、走神);
- 作业完成质量与习惯(如是否独立完成、书写规范)。
社交与情绪
- 与同伴相处能力(如是否合作、分享);
- 情绪表达与情绪管理(如是否易哭闹、攻击性行为);
- 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生活习惯与健康
饮食与睡眠
- 饮食习惯(如是否挑食、进餐规律);
- 午睡情况(如是否独立入睡、睡眠质量);
- 特殊健康问题(如虚汗、过敏等)及应对建议。
安全与自理
- 安全意识(如携带危险物品、户外活动规范);
- 自理能力(如穿衣、整理玩具)。
四、家园共育建议
家庭配合事项
-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减少电视/电子设备使用;
- 鼓励亲子阅读与益智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 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强安全感与责任感。
教师跟进措施
- 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进步与需要改进的方面;
- 针对问题行为制定个性化引导方案(如专注力训练、情绪管理);
- 保持家园教育一致性,避免信息偏差。
示例记录片段
幼儿姓名: 王金升 家访时间
主要问题:在园安静、不爱说话,课堂精神不集中;
家长反馈:希望老师多引导表达,减少看电视时间;
教师建议:配合在家开展阅读和益智游戏,关注情绪变化。
通过以上结构化记录,教师可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