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零反式脂肪”的定义和注意事项,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定义与标注标准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克/100克时,允许标注为“0反式脂肪酸”。这一标准适用于加工食品,但并不意味着产品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
二、标注“0反式脂肪”的食品可能含反式脂肪酸
即使食品标注为“0反式脂肪”,仍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包括:
氢化植物油的使用:
部分加工食品(如薯片、烘焙食品)可能使用氢化植物油,该工艺可能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但只要最终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仍可合规标注;
工艺差异:
不同生产工艺对反式脂肪酸的生成量有不同影响,部分工艺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其产生。
三、健康风险
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害,长期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即使每日摄入量看似不大。因此,选择食品时需关注:
全成分表:
重点查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等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的成分;
烹饪方式:
避免高温烹饪(如煎、炸),选择蒸、煮等健康方式。
四、建议
理性看待标注:标注“0反式脂肪”仅是符合国标的一种标识,消费者仍需结合成分表和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食品;
关注其他成分:高糖、高盐、高脂肪等成分同样需要控制摄入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风险,维护健康。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