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第十至十二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祥子从希望到绝望的心路历程,以及社会环境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以下是关键好句赏析:
一、祥子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黑暗中的挣扎
“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似乎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通过“黑暗”的重复意象,象征祥子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社会环境的冷漠与压迫。
希望与绝望的转折
“祥子的心好像直顶他的肋条。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
祥子对微薄报酬的计较,反映了他被物质利益彻底击垮的心理状态。
二、人物关系的隐喻与象征
虎妞的圈套
“他还记得初拉车的时候,摹仿着别人,见小巷就钻,为是抄点儿近儿,而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街。”
以“罗圈胡同”隐喻虎妞的圈套,祥子的重复失败象征底层人民在强权面前的无力抗争。
曹先生的理想破灭
“曹先生的手很紧,一个小钱也不肯轻易撒手;出来进去,他目不旁视,仿佛街上没有人,也没有东西。”
曹先生的冷漠与自私,象征了理想主义者在社会现实面前的困境。
三、社会现实的批判
金钱的腐蚀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直接批判了金钱至上的社会本质,揭示了底层人民为生存被迫堕落的悲剧。
底层人民的共同苦难
“祥子,和别的车夫一样,最讨厌自行车。汽车可恶,但是它的声响大,老远的便可躲开。自行车是见缝子就钻,而且东摇西摆,看着就眼晕。”
通过对比不同交通工具,反映了底层人民在混乱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四、祥子堕落的象征
被奴役的灵魂
“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祥子的极端反应,象征了底层人民被社会彻底压榨后的精神崩溃。
理想主义的消逝
“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车的象征意义逐渐消逝,暗示了祥子理想主义的破灭与人性在物质面前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