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俭的成语和诗句,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成语
克勤克俭
出自《尚书·大禹谟》,强调勤劳与节俭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俭以养德,奢以败德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提出,节俭能培养品德,奢侈则会导致道德沦丧。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的警世名言,警示人们奢靡习惯的难改性。
积少成多
范继亭《竹枝词》中的哲理,体现节俭的积累效应。
奢侈是民族衰败的起点
古巴名言,强调奢靡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诗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以质朴语言表达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通过农耕场景歌颂劳动价值。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与《资治通鉴》均收录,强调节俭与国家兴衰的关联。
"奢易生骄,俭以养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体现节俭在个人品德培养中的作用。
"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以历史视角总结经验教训。
三、补充说明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强调日常节约的重要性。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倡导适度消费理念。
这些成语和诗句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勤俭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包含个人修身准则,也蕴含治国理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