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销售假手机(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判刑标准主要依据销售金额和犯罪情节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基本量刑标准
销售金额与刑罚对应关系 - 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 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 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 200万元以上:处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其他考量因素 - 情节严重性:
包括是否涉及婴幼儿食品、是否曾因制售伪劣产品被处罚等
- 责任承担:单位犯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按个人犯罪处罚
二、特殊情形补充
违法所得数额巨大:若违法所得超过20万元,可能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如涉案金额近亿元(如案例中吴某甲等11人案,涉案金额超亿元),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其他相关规范
追缴违法所得:法院可追缴违法所得,并没收犯罪工具及供犯罪所用的财物
进货台账要求:需保存2年以上的进货和销售记录,以支持证据链
四、总结
若朋友销售的假手机金额在5万元以上,通常会面临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高额罚金。但具体判决需结合案件细节,如是否涉及知名品牌、是否初犯等。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