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中的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用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不同说明方式,其核心区别在于定义的完整性和侧重点不同。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下定义
定义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通过判断句式概括被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要求完整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且定义对象与内容可互换位置(甲是乙=乙是甲)。
特点
- 严格性: 必须准确、完整,避免遗漏或添加非本质特征。 - 形式
- 作用:科学揭示事物本质,便于区分同类事物。
二、作诠释
定义 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一方面特征进行解释,侧重外观、性质或非本质因素,解释对象与内容不可互换(甲是乙≠乙是甲)。
特点
- 描述性: 语言通俗易懂,常包含描述性内容,如“死海因高盐度导致生物死亡而得名”。 - 局限性
- 作用:辅助理解事物特征,增强可读性。
三、核心区别总结
完整性:下定义需全面揭示本质,作诠释可选择性解释部分特征。
互换性:下定义对象与内容可互换,作诠释不可。
侧重点:下定义聚焦核心本质,作诠释关注表象或关联性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可清晰区分两种说明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