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理念确立的背景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动荡,教育界受传统专制教育影响,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僵化,同时存在“中国本位文化论”复炽、高等教育过度发展而基础教育被忽视等问题。
传统教育弊端
当时教育以知识灌输和竞争为主,忽视自然教育与生态素养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陈鹤琴批判这种“死教育”模式,主张通过自然教育重建师生与环境的联系。
国际教育理念影响
陈鹤琴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做中学”“活教育”,倡导将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推动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转型。
实践探索基础
他在江西泰和创办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期间,通过实践总结出“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活教育”三大纲领(目的论、方法论、课程论),并明确提出“活教育”旨在培养“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标。
综上,该理念是陈鹤琴在反思传统教育、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系统性创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