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莫邪路和干将路的由来与春秋时期吴国铸剑师干将、莫邪的传说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历史典故背景
干将、莫邪铸剑 干将、莫邪是春秋时期吴国著名铸剑师夫妇,奉吴王阖闾之命,以五山之铁、六合之金铸造了雌雄双剑。传说莫邪为使宝剑灵性,投身炉中祭剑,这一故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士传》《孝子传》。
历史真实性
干将、莫邪活动区域在苏州,其铸剑遗址位于今苏州古城东门外干将泾,与相门(原匠门)有历史关联。
二、路名由来
干将路
1982年苏州古城改造时,因干将是吴国铸剑师且为城市主干道,故命名为“干将路”,贯穿古城东西方向。
莫邪路的补充
2003年苏州古城东侧新建南北向道路时,为弥补“有干将无莫邪”的遗憾,补建了“莫邪路”。两条路在相门桥下交错,形成“一纵一横”的格局。
三、文化意义
历史传承: 两条路名承载着苏州对古代铸剑文化的纪念,反映了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底蕴。 城市符号
四、相关历史遗迹
相门:原为工匠聚居地,因干将铸剑活动得名,后更名为相门,是连接干将路与莫邪路的重要节点。
干将泾:传说中干将、莫邪铸剑的遗址所在地,现保留部分历史遗迹。
综上,莫邪路和干将路的命名源于历史典故与苏州古城发展,二者共同构成苏州独特的吴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