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什么意思?

59

“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是一句流传千古的格言,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分析:

一、核心含义

“肉食者谋之”的指向

“肉食者”指代掌握国家权力和资源的统治阶层(如君主、权臣等),“谋之”即指他们负责规划国家大事,如政策制定、军事战略等。这一表述体现了古代政治哲学中“权责分明”的观念,认为国家的基本运行依赖于统治者的智慧与能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补充

与“肉食者谋之”相对,后半句“匹夫有责”强调普通百姓(无论身份地位)对国家兴衰同样负有责任。这种责任源于“天下是公”的伦理观,认为国家的命运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

二、出处与背景

顾炎武《日知录》:

该句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他在此区分了“亡国”(政权更替)与“亡天下”(道德沦丧)两个概念,强调保天下需要每个普通人的参与。

《左传》典故:成语“肉食者谋之”实际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以此批评当权者短视,但后世将这一表述引申为对统治者责任的强调。

三、历史与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

该思想在封建社会为维护统治提供了伦理基础,同时为后世启蒙运动中强调公民责任提供了思想资源。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肉食者谋之”提醒执政者需以民为本、科学决策;“匹夫有责”则激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形成全民共同担当的国家治理理念。

综上,这句格言通过“肉食者”与“匹夫”的对比,既肯定了统治者的主导作用,又彰显了全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