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支付管理制度是规范养老机构资金流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规范,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收入管理
收入范围
包括入住费、生活服务费(如餐费、照料费)、医疗费用、康复费用、捐赠收入、政府补贴、财产转让收益等。
收入入账要求
所有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入账,确保账目清晰、账款相符。例如,捐赠物资需附捐赠协议,政府拨款需专款专用。
特殊资金管理
- 五保金仅限支付院民生活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 预收费需按服务协议履行后再结算,押金需专款专用。
二、支出管理
支出范围
限老人生活服务、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必要支出,杜绝不合理或浪费性支出。
审批流程
- 日常小额支出由院长审批;重大支出需经院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并报上级民政部门批准。
- 特殊情况需建立临时审批机制,确保时效性。
票据与合规要求
支出凭证需符合国家规定,包含经手人、证明人、领导签字,严禁虚开发票或伪造凭证。
三、财务管理规范
账户管理
建立独立财务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支或私设小金库。
预算与核算
严格预算管理,支出需经审核后方可支付;定期进行财务核算与审计。
监督机制
- 财务公开透明,每季度公布收支账目,食堂账目每月公示。
- 设立内部监督小组,接受民政部门及社会监督。
四、其他要求
资金安全
严格限制现金库存(原则不超过200元),确保资金安全;公款不得私借或挪用。
人员管理
财务人员需持证上岗,遵守财经纪律;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接受贿赂。
服务保障
支付管理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透明性和及时性原则,确保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制度规范,养老院可有效保障资金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