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施工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施工前准备
技术资料与设计交底 收集施工图纸、结构设计文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
材料与设备检查
检查玻璃、金属结构、密封胶等材料质量,确保尺寸、材质符合设计要求;调试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
现场清理与基础施工
清理安装区域障碍物,打设临时支撑结构,确保地面平整、干燥,预埋件位置复核准确。
二、测量放线
建立测量控制网
通过全站仪、激光仪定位建筑轴线、标高,弹出幕墙分格线及连接件安装位置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复核结构偏差
核对预埋件位置、龙骨垂直度(≤2mm/m)、水平度(≤1.5mm/m),调整偏差后固定。
三、主体结构施工
预埋件安装
焊接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焊缝高度≥6mm,并进行防腐处理(热浸镀锌或喷涂)。
龙骨安装
- 竖向龙骨: 垂直度偏差≤2mm/m,采用铝合金或钢龙骨。 - 横向龙骨
- 连接螺栓加设弹性垫片,防止冷桥现象。
四、玻璃安装
框架式幕墙
玻璃嵌入铝合金压板,采用EPDM胶条密封,误差≤1.5mm。
单元式/点支式幕墙
- 单元式:整体吊装预制板块,误差≤1.5mm。
- 点支式:不锈钢驳接爪固定,玻璃孔位精加工。
玻璃固定与密封
- 横梃固定玻璃,保持间隙便于后期调整。
- 玻璃间填充硅酮密封胶,胶缝宽度≥6mm、深度≥8mm,注胶前清理基材。
五、装饰与收尾
装饰条安装
安装铝塑装饰条,配合打胶处理,提升幕墙美观性。
隐蔽工程验收
检查龙骨连接、密封胶施工等隐蔽工程,确保无渗漏、开裂。
淋水试验
模拟雨淋环境,水压0.3MPa持续5分钟,无渗漏为合格。
六、质量验收
外观检查
检查玻璃幕墙平整度、密封胶均匀性,修复划伤等缺陷。
性能测试
包括风压、地震等模拟测试,确保结构安全性。
竣工验收
整理施工资料,提交验收申请,通过后正式交付使用。
关键控制点
测量放线精度:采用全站仪、激光仪,误差≤3mm。
龙骨安装偏差:竖向≤2mm/m,横向≤1.5mm/m。
密封胶施工:厚度≥6mm,无气泡、毛刺。
以上流程需严格按设计图纸执行,各工序间需协同配合,确保幕墙整体性能与美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