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知过必改”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并及时改正错误的态度。具体含义如下:
闻过则喜 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时,不仅不感到羞愧,反而感到高兴。这种态度体现了对自我提升的积极追求,强调虚心接受外界反馈的开放心态。
知过必改
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一定会主动改正。这一部分强调自我反省和行动力,源自《论语·子罕》中的“过则勿惮改”,意为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改正。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原文是“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讲述的是子路虚心接受批评、禹乐于采纳善意的典故。后世用“闻过则喜”概括这种品质,与“知过必改”结合使用,形成完整表述。
相关语录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论语》原话,强调虚心接受批评并付诸行动。 “与人为善”
应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品德修养,也用于批评某些人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的态度。例如:
正面评价:他性格中最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知过必改”,总能及时调整方向。
反面警示:领导干部若“闻过则喜”却“知过不改”,将失去群众信任。
通过这一成语,传统文化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的自我完善精神,既重视外部监督,更强调内在自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