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恩格勒系统是什么

59

恩格勒系统是植物分类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然分类体系,由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 Engler)和勃兰特(K. Prantl)于1897年首次提出。以下是关于该系统的综合说明:

一、核心结构

门级划分

将植物界分为13门,其中第13门为 种子植物门,包含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两个亚门。

被子植物的细分

单子叶植物纲:

包含柔荑花序类植物(如木麻黄、胡椒科),被视作进化上较原始的类群。

双子叶植物纲:进一步分为 离瓣花亚纲(古生花被)和 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

其他分类特征

按子房位置分为 上位子房(如双子叶植物)和 半下位子房(如单子叶植物)。

采用 直扑式命名法,例如“木麻黄属”直接反映其形态特征。

二、历史地位与特点

自然分类体系

恩格勒系统基于植物形态学特征,与林奈的人为分类系统(如二雄蕊纲、隐花植物纲)形成鲜明对比。

进化观点

将合瓣花植物归为进化较晚的类群,但这一观点后来被分子生物学证据修正。

局限性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进化关系存在争议,现代分类更强调共同祖先而非形态相似性。

系统未包含藻类、真菌等植物界其他类群。

三、现代应用与争议

历史价值:

作为第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为后续分类学研究奠定基础。

当前地位:部分教材仍采用该系统作为教学工具,但已逐渐被分子系统(如双子叶植物纲=真花植物)取代。

综上,恩格勒系统是植物分类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其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其进化观点需结合现代生物学证据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