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PLC系统根据结构、应用场景和通信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单机控制系统
定义:由1台PLC控制1台设备或1条简易生产线,实现一对一控制。
特点:
结构简单,I/O点数和存储容量需求较小;
适用于小型设备或独立任务,如小型机械、传感器等。
扩展性:建议选择具备通信功能的PLC,便于后续系统扩展。
二、集中控制系统
定义:1台PLC控制多台设备或多条生产线,被控对象位置接近且存在关联性。
特点:
控制逻辑集中,便于管理和维护;
缺点:若某台设备需修改程序或PLC故障,需停机维护。
冗余设计:大型系统常采用双CPU或三CPU表决式结构,提升可靠性。
三、分布式控制系统
定义:多台PLC分别控制不同被控对象,通过通信网络(如以太网、Profibus等)实现数据交换。
特点:
灵活性强,控制范围广,适合复杂工业环境;
需额外通信硬件和网络布线,系统复杂度较高。
四、远程I/O控制系统
定义:I/O模块远离PLC放置于被控设备端,通过同轴电缆或以太网传输数据。
特点:
适用于被控设备分布较广的场景,如大型工厂、危险区域等;
可减少PLC的物理损坏风险,但需注意通信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补充说明
编程语言:PLC采用IEC 61131-3标准编程,支持梯形图、功能块图等五种形式。
安全标准:工业级PLC需遵循IEC 61508(功能安全)、IEC 62061(机械安全)等国际标准,确保系统可靠性。
以上分类覆盖了主流的PLC系统架构,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