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系统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核心部分,这些部分协同工作以完成对物理量测量、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完整流程:
一、硬件组成
传感器模块 用于感知被测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位移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例如,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差异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调理电路
对传感器输出的低质量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隔离和线性化处理,使其适合后续传输或分析。例如,将微弱模拟信号放大至合适幅度,或通过滤波去除噪声干扰。
数据采集系统
负责将调理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存储。常见的接口包括USB、串口、以太网等,用于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通信。
测试床/激励源
- 测试床: 提供稳定的测试环境,包含硬件平台、电源、散热等基础设施。 - 激励源
二、软件组成
测试控制软件 负责整体测试流程控制,包括参数设置、动作调度、数据采集指令等。例如,自动化测试框架可批量执行重复性测试任务。
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滤波、特征提取(如傅里叶变换)及存储。例如,通过频谱分析判断机械故障类型。
人机交互界面(HMI)
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支持参数配置、结果显示及系统状态监控,确保用户友好性。
三、系统架构与流程
信号传输路径
传感器 → 信号调理 → 数据采集 → 数据处理 → 结果输出(显示/存储)。
系统集成与扩展性
根据测试需求,系统可扩展包含通信接口、外部设备接口(如示波器、GPS模块)等,支持模块化组合。
四、关键注意事项
系统校准: 传感器和信号调理电路需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环境控制
抗干扰能力:信号调理和传输需具备抗电磁干扰能力,避免数据失真。
通过以上硬件与软件的协同作用,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完成复杂物理量的测量与分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