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钢轨,其定义和特性如下:
一、基本定义
铁路轨道是铁路系统的基础设施,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用于支撑和引导列车运行。其核心功能包括:
承载能力 :钢轨需承受列车重量、运行速度及动态荷载(如转弯、制动);导向作用:
通过轨枕和道床结构,确保列车沿固定轨迹行驶;
减少摩擦:
提供光滑的滚动表面,降低能耗并提升运行效率。
二、材质与分类
材质:
现代铁路普遍采用高碳钢材质,具备高强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显著提升轨道寿命和安全性;
分类
按重量:
分为重轨(≥50kg/m)和轻轨(<50kg/m),适用于不同载重需求;
按断面形状:采用工字形结构,包含轨头、轨腰和轨底,优化抗弯性能。
三、相关术语说明
主轨与副轨:主轨是列车正常行驶的轨道,副轨通常用于高架桥等特殊地段辅助定位;
道岔与转辙器:道岔用于切换列车行驶方向,与钢轨协同实现列车转向;
轨枕与道床:轨枕固定钢轨,道床提供支撑并分散荷载。
四、历史演变
早期铁路使用铁轨,但钢轨因其性能优势成为现代铁路的标准配置。随着技术发展,钢轨材料不断升级,如采用热处理工艺提升硬度。
综上,铁路系统的“轨”即指钢轨,其设计和维护是确保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