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屏障系统根据微生物控制级别和设计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实验动物。该系统通过物理屏障和微生物控制措施,防止病原体进入饲养环境,但允许SPF级动物自由进出。其核心要求包括:
物理屏障:
采用密闭结构,人员、动物、饲料、空气、垫料等均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微生物控制:
通过高效过滤系统(如HEPA过滤)和定期消毒维持环境洁净度。
二、亚屏障系统(Semi-Sarrier System)
在屏障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允许SPF级动物在特定区域活动,但需通过亚高效过滤设备进入饲养区域。该系统适用于对环境清洁度要求稍低的实验场景,同时减少对动物活动的干扰。
三、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
适用于饲育需更高等级微生物控制的无菌(GF)级实验动物。该系统以隔离器为核心,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动物,所有操作通过无菌操作规程完成。其关键措施包括:
人员与设备隔离:
工作人员需穿戴无菌装备,使用无菌工具,设备需定期灭菌;
环境密闭性:
采用气密结构,配备气锁、化学喷淋等设备,确保环境无污染。
补充说明
实验动物等级分类:根据微生物控制标准分为四级,从普通动物到无菌动物,屏障系统主要覆盖SPF级和无菌级;
其他相关系统:普通环境适用于一级动物,而隔离系统是屏障系统的升级版,满足更高要求。
以上分类基于微生物控制级别和设施设计差异,确保不同实验需求的环境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