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引导系统是用于实时监测和调整隧道或地下工程掘进方向与姿态的关键设备,其核心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一、核心传感器与测量设备
GPS系统 通过卫星网络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经度、纬度、高程),为掘进设备提供基准坐标。
激光指向系统
利用激光束对准预设设计轴线,实时测量掘进方向偏差,确保隧道轴线与设计位置一致。
惯性测量系统(IMU)
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实时监测设备的倾斜角、俯仰角和偏移量,辅助动态调整。
全站仪导向系统
采用经纬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结合激光靶或棱镜计算掘进机的精确位置和姿态。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嵌入式系统(如NS)
记录GPS、IMU等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校验和优化处理,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服务器。
后位工业计算机
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生成用于调整设备的控制指令。
三、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
无线通信模块
通过GSM/GPRS、Wi-Fi或4G/5G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服务器。
服务器与数据库
存储历史数据,支持数据查询、趋势分析及设备状态监控。
人机交互界面
提供实时图控界面,显示隧道剖面、姿态偏差及调整建议,支持参数设置和故障报警。
四、辅助系统
激光标定系统
定期对激光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电源与防护系统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适应复杂环境条件。
五、典型系统架构示例
以工程挖掘机引导系统为例,其架构包括:
数据采集层: GPS模块、IMU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 传输层
处理层:服务器接收数据并计算最优控制方案
反馈层:图控界面显示调整指令
总结
掘进引导系统通过多传感器协同工作,实现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确保工程精度与安全性。不同场景下可能侧重不同技术组合,例如地铁盾构侧重姿态控制,全断面隧道掘进则可能结合激光、惯性等多种导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