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抑制系统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调节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对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来调节疼痛感知。其核心功能及特点如下:
一、核心功能
疼痛信号抑制 下行抑制系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脑啡肽等递质,作用于脊髓背角神经元,抑制初级传入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性递质释放,从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
调节疼痛感知
该系统在疼痛发生的早期阶段即可发挥作用,阻止疼痛信号的放大;在慢性疼痛状态下,通过调节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活动,减少异常疼痛感受的持续性和强度。
二、调节机制
神经递质与受体
-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神经末梢兴奋性递质(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
- 脑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直接作用于脊髓背角神经元,产生镇痛效果。
中枢敏化与慢性疼痛
在长期疼痛刺激下,下行抑制系统可能因神经可塑性改变而功能减弱,导致中枢敏化,加重疼痛感知。
三、相关应用与研究
临床应用
- 疼痛相关疾病(如腰痛、颈肩综合征、关节炎)可通过激活下行抑制系统缓解症状。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等药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镇痛机制,用于治疗上述疾病。
训练与习得性镇痛
通过系统训练(如冥想、运动疗法),可增强下行抑制系统的功能,帮助患者习得内部减痛技能。
四、与其他系统的关联
脑干网状结构: 与下行抑制系统共同构成中枢疼痛调控网络,但脑干主要通过上行激动系统影响疼痛感知。 运动与镇痛
综上,下行抑制系统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和神经可塑性机制,实现疼痛信号的精细调控,在生理防御和疾病治疗中具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