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系统采用 制动液(俗称刹车油)作为关键传动介质,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传递压力实现车辆制动。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主要类型
醇型刹车油 早期采用,由蓖麻油和低碳醇调配而成,成本低但沸点低(约200℃),易产生气阻且低温性能不稳定,现已被淘汰。
矿物油型刹车油
以轻柴油馏分和稠化剂制成,适应温度范围广(-70℃至150℃),但会腐蚀橡胶部件,需更换耐油橡胶。
合成型刹车油(A型)
主流选择,含聚醚、硅油等添加剂,干沸点可达200℃以上,低温流动性好且对金属和橡胶腐蚀性低,适合高性能车辆。
二、核心作用
传递压力: 将刹车踏板的力传递至刹车卡钳,实现制动效果。 散热与防腐
润滑作用:减少刹车系统部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三、性能要求
低温性能:干沸点需≥200℃,避免冻裂。
高温稳定性:湿沸点≥170℃,防止气阻。
兼容性:与刹车系统材料(如刹车片、管路)无腐蚀性。
四、更换建议
更换周期:通常建议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或根据油液含水量判断。
操作要点:需排空旧油、清洗管路、加注新油并检查系统密封性。
五、常见误区
长期不换:刹车油会吸水导致性能下降,建议定期更换。
混用类型:不同类型刹车油混合可能引发腐蚀或气阻,需使用专用工具冲洗系统。
总结:现代汽车普遍采用A型合成刹车油,其综合性能满足严苛工况需求。车主应关注油液品质,定期维护并遵循更换规范,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