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车身稳定系统的简称,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一种,主要用于提升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操控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关于ESP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功能
防止侧滑与失控 通过轮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监测车辆行驶状态,当检测到转向不足(如车辆“倔强”转向)或转向过度时,ESP会自动对内侧后轮进行制动干预,或调整发动机输出扭矩,帮助车辆恢复稳定。
综合其他系统
ESP通常与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和BAS(制动辅助系统)协同工作,通过合理分配轮胎力,避免车轮抱死或空转,提升整体操控性能。
二、工作原理
传感器监测: 实时收集车速、转向角度、轮胎滑动率等数据。 决策与干预
三、典型应用场景
紧急转向不足:如高速过弯时车头偏向错误方向,ESP会介入制动内侧轮胎。
湿滑路面:通过调整制动力分配,防止车轮抱死,提升抓地力。
紧急避让:在突发情况下辅助驾驶员保持车辆稳定。
四、其他常见名称
不同厂商对ESP的称呼存在差异,例如:
博世:ESP
天合:EBC
大陆:MKC
通用(国产):ESC
本田:VSA
丰田:VDIM
五、历史发展
技术起源:1978年博世首次量产ABS,1995年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将ESP引入W140 S级车,成为全球首款量产车型。
法规要求:2011年欧洲开始强制装配ESP,后续推广至全球。
六、重要性
ESP通过主动干预避免事故,被形象地称为“车子的平衡术士”或“扶手”,在紧急情况下可显著降低侧滑、甩尾等风险,提升驾驶安全性。
综上,ESP是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安全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智能控制保障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