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氧气的获取方式,需根据应用场景区分说明:
一、人体内氧气的获取
呼吸系统 通过肺泡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输送至全身组织细胞。
循环系统
肺泡吸收的氧气通过动脉输送至全身,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同时二氧化碳等废气通过静脉返回肺部排出。
二、航天器及特殊场景中的氧气供应
电解水制氧系统
原理: 通过电解水(H₂O)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利用空间站电力系统实现持续供氧。 优势
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 原理:
使用氯酸钠等化学物质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反应式为2NaClO₂ → 2NaCl + O₂↑。
特点:应急响应快,但需消耗氧气储备,仅作备用。
氧气储存与补给 压缩氧气罐:
通过货运飞船定期补给,适用于短期应急或补充。
液体氧储存:在地球表面通过空气分离法制取后,以高压钢瓶形式储存,再运输至空间站。
三、其他场景
飞机应急供氧:通过氧气蜡烛或小型化学装置(如氧气发生器)提供临时氧气,适用于舱内空气系统故障时。
民航客机供氧:常规采用氧气瓶直接供氧,部分高海拔航班可能使用高压氧气罐。
总结
人体通过呼吸和循环系统获取氧气并输送至全身,而航天器等特殊环境则依赖电解水、化学发生器或外部补给等方式实现氧气供应。不同场景的供氧方式需根据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