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宣扬孝道的经典文献,收录了24个孝子故事。以下是主要故事的详细内容:
孝感动天 舜帝在历山耕田时,听到父亲瞽叟的呼唤,立即返回家中,被天雷感应感动上天。后成为帝王的典范,以仁德治理天下。
戏彩娱亲
晋代晋文公的母亲生病,孝子们为救母冒险采摘乌头。后演变为“戏彩娱亲”,指孝子为父母表演节目以取悦。
鹿乳奉亲
杨香路遇老婆婆,将仅有的鹿让给老婆婆煮粥。老婆婆病愈后,将儿子送还杨香,体现以德报怨的孝道。
卧冰求鲤
晋代王祥为救患重病的母亲,卧于冰面等待鲤鱼。其孝心感动天地,最终成功捕鲤。该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愚孝”典型。
刻木事亲
丁兰为避免父亲劳累,用木头雕刻家具供其使用。后成为“事亲”的典范,强调物质赡养与精神关怀结合。
尝粪忧心
汉代王祥为判断母亲病情,亲自尝其粪便。后演变为“亲尝汤药”,体现对父母的极度关怀。
哭竹生笋
朱寿昌为满足母亲对竹笋的喜好,每日哭泣于竹林。感动天地,竹笋迅速生长。该故事强调孝心与自然感应的结合。
扼虎救父
晋代杨香为救被老虎抓走的父亲,爬上老虎背并扼住其脖子。后成为“勇孝”典型,体现以智取胜的孝道。
恣蚊饱血
吴猛为防止蚊虫叮咬母亲,捕捉蚊子让其饱食自己的血液。后演变为“杀虫护亲”,体现极端牺牲精神。
乳姑不怠
南北朝时期,黄香九岁丧母后,仍侍奉继母(乳姑),尽心赡养。后成为“继母孝道”的典范。
注:
部分故事如“郭巨埋儿”“为母埋儿”等因违背人性伦理,被后世称为“愚孝”,逐渐被淘汰。传统孝道更强调以德感化、适度赡养与精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