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的关于人性的核心理论,其核心观点如下:
基本定义
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本质无所谓善恶,但具有向恶转化的可能(如“疾恶”“好利”“耳目之欲”等先天倾向)。
与性善论的对立
与孟子“性善论”相对,荀子强调人性本恶,需通过礼制教化、规范行为来约束和改造,从而实现道德提升。
核心依据
该理论以《性恶》篇为纲领,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的善行是后天人为伪装的。
实践意义
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通过礼法约束和社会规范可消除人性中的恶性,促进社会秩序和谐。
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独树一帜,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性善”“性恶”辩论产生深远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