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武官职位体系以九品为最高等级,共分为 九品十六级,其具体划分如下:
一、正一品(1级)
天策上将:唐代最高武职,地位尊崇,常与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并称“唐太宗四公”。
二、从一品(2级)
骠骑大将军:统领禁军的核心将领,负责军事行动。
三、正二品(3级)
辅国大将军:辅助皇帝处理军事事务,地位仅次于骠骑大将军。
镇军大将军:负责边疆防御,统领重要军事区域。
四、从二品(4级)
冠军大将军:统领左羽林军,负责宫廷警卫。
怀化大将军:统领右羽林军,职责与冠军大将军相当。
五、正三品(5级)
上冠军/怀化大将军:分属左右羽林军统领。
千牛卫大将军:统领禁军精锐,地位显赫。
六、从三品(6级)
云麾将军:统领左神策军,负责平定边疆。
归德将军:统领右神策军,职责与云麾将军对称。
七、正四品(7级)
忠武将军:统领左羽林军,负责日常军事事务。
壮武将军:统领右羽林军。
八、从四品(8级)
宣威将军:统领左神策军。
明威将军:统领右神策军。
九、正五品(9级)
定远将军:统领左羽林军。
宁远将军:统领右羽林军。
十、从五品(10级)
游骑将军:统领轻装部队,机动性强。
游击将军:负责边境游击战。
十一至十九级(未明确细分)
昭武校尉(正六品):统领边疆军事单位。
振威校尉(从六品):辅助昭武校尉。
致果校尉(从七品):中级武官。
翊麾校尉(从七品):统领边疆小规模部队。
宣节校尉(从八品):负责礼仪与军事联络。
御侮校尉(从八品):特殊任务部队统领。
仁勇校尉(从九品):低级武官。
陪戎校尉(从九品):新兵军官起点。
补充说明
特殊地位:
正一品官职(如天策上将)在唐太宗时期设立,后因权力过大逐渐虚化,但名义上仍为最高武职。
编制归属:
文武官职分属中央与地方,中央禁军由“十军”统领(如左羽林军、神策军等),地方则设都督、大都护等职。
晋升途径:
武官通常通过军功、资历和考核晋升,部分高级职位可兼任文职(如左羽林军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