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门窗行业的常见套路,综合多个信息源分析如下:
一、核心套路解析
虚报系列数与洞口尺寸计价
商家常通过虚报型材系列数(如加厚壁厚、升级五金等)提高价格;
按洞口尺寸计价而非实际制窗尺寸,导致安装时产生缝隙或额外处理费用。
低价诱导与增项收费
初始报价极低,吸引消费者支付订金;
安装、辅材、打胶等环节通过加项收费,实际费用远超预算。
材料与工艺偷换
用普通铝材或小厂玻璃冒充品牌材料,但保持外观一致;
省略关键工序(如断桥铝压线、注胶角码等),降低成本。
合同陷阱
含不合理条款(如高额加盟费、模糊退换货政策)限制消费者权益;
技术培训流于形式,无法提供实际支持。
附加费用隐蔽
拆除旧门窗时故意抬高费用;
玻璃保修名存实亡,实际出现质量问题无人负责。
二、选购建议
避免仅比价格
系统窗与普通门窗材料多为同质化铝型材,核心差异在于工艺和附件;
警惕“终身保修”等宣传,重点关注实际使用体验。
核实配置与材质
确认是否为原厂材料,避免更换为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要求商家提供材料品牌证明和检测报告。
警惕合同陷阱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霸王条款;
签订前索要产品手册和售后服务承诺。
综合成本评估
要求商家明确报价包含内容,防止隐性收费;
参考多个渠道价格,对比活动价与常规价差异。
选择正规品牌与渠道
优先选择有实体资质和用户口碑的品牌;
购买前实地考察生产车间和安装团队。
三、总结
系统门窗行业存在虚假宣传、成本压缩等普遍问题,消费者需通过多方比价、实地考察和合同规范来规避风险。建议将性能指标(如密封性、隔音性)作为核心考量因素,而非单纯追求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