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功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以下是主要关注点:
一、核心设计要素
风量与风压计算
根据房间面积、高度、设备数量及污染源强度计算换气次数(常规实验室6-12次/小时,特殊场景可达15次以上)。例如50㎡×3m的实验室按8次/小时换气,需通风量1200m³/h。风压设计需满足系统阻力平衡,通常采用负压环境(5-10Pa)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气流组织与布局
送、排风口间距应≥3m,避免短路。
风管布局需减少弯管、三通等局部阻力,优化气流路径。
实验室应设置独立送排风系统,确保气体灭火后仍能满足换气要求。
压力控制与监测
实验室需维持负压梯度(清洁区>污染区),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系统稳定性。
二、系统组成与材料
风管与风口
选型:金属风管(镀锌/不锈钢)耐腐蚀,非金属风管(玻璃纤维/玻璃钢)轻量化且防火性能好。
安装:主风管靠墙/柱安装,支风管需平衡阻力且便于调节。
风机与动力源
优先选用耐腐蚀型离心风机(如玻璃钢材质),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
配备备用电源及故障报警装置。
过滤与净化
高风险区域(如化学实验室)需设置高效过滤器,捕捉微粒及有害气体。
三、特殊场景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集成
排风口需设置在防护区底部,与气体灭火系统联动控制,确保灭火后及时换气。
生物安全实验室
需采用生物安全柜或局部排风罩,风速控制在0.5-0.8m/s,并满足高效过滤要求。
四、能效与维护
变风量系统(VAV)
通过传感器动态调节风量,降低能耗并提高空气质量。
定期维护
风管系统需定期清洁,防止腐蚀性介质积聚。
风机维护包括润滑、密封检查及性能测试。
五、合规性与标准
需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如GB/T 16294),确保系统通过安全认证。设计初期应进行模拟计算,优化方案以平衡成本与性能。
通过综合考量以上因素,可构建安全、高效、经济的通风系统,保障人员健康与实验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