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结合了硬件组成与软件逻辑实现:
一、基础控制方式
逻辑控制 通过输入信号的逻辑运算(如与、或、非)实现复杂控制。例如,判断温度是否在设定范围内,根据结果控制风机启停。
模拟量控制
处理连续变化的信号(如温度、压力),通过0-20mA、4-20mA等标准信号控制执行器(如调节阀、变频器)。需经A/D转换后输出。
数字量控制
通过开关量信号(如继电器、接触器)实现设备通断控制,或通过数字通信接口(如RS485)远程控制设备。
二、典型应用领域
工业设备控制
电机控制: 通过PLC控制电机启停、转速调节(如传送带、电梯)。 温度/压力控制
过程自动化 顺序控制:
激活初始状态(如设备上电自检)。
故障保护:检测异常时触发停止指令或看门狗复位。
智能系统集成 人机交互:
通过HMI实现参数设置、状态监测。
网络控制:多台PLC协同工作,实现分布式控制。
三、系统组成与流程
硬件构成 输入模块:
采集传感器信号(数字/模拟)。
CPU模块:执行逻辑运算与程序控制。
输出模块:驱动执行器(如电机、指示灯)。
电源模块:为系统供电。
软件实现 使用梯形图(LD)、结构化文本(ST)等语言编写程序,实现逻辑判断与控制策略。
程序执行周期包括输入采样、运算处理、输出刷新等步骤。
四、扩展功能
运动控制:
精确控制机械运动轨迹(如机器人焊接、数控设备)。
多工况选择:根据不同条件切换控制模式(如节能模式、紧急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PLC系统能够实现从简单逻辑到复杂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具有可扩展性、抗干扰性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