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接地系统是一种电力系统接地方式,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分类
基本定义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高阻抗接地的三相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又称小接地电流系统。
分类标准
通常以系统对地电容电流与负荷电流的比值(X0/X1)划分:
- 典型值: X0/X1 > 4~5 时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二、核心特点故障电流特性
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完整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远小于负荷电流(通常为负荷电流的1/3-1/2)。
系统稳定性
允许系统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继续运行1-2小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电压影响
- 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的√3倍(相电压的√3倍)。
- 若为间歇性电弧接地,接地相电压可能升高至线电压的2.5-3.0倍。
三、应用与限制
典型应用
主要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个别地区可能采用高阻抗接地。
局限性
- 需要定期维护消弧线圈或高阻抗设备。
- 故障定位和切除时间较长,可能影响系统稳定性。
四、典型接线方式
中性点不接地: 最基本形式,故障时需手动切除故障线路。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总结
小电流接地系统通过限制接地故障电流,平衡了供电可靠性与设备安全性,是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接地方式,尤其适用于中低电压等级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