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比对系统是由教育部主导建设并运行的全国性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识别和管理困难学生,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该系统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阶段,具体特点如下:
一、系统覆盖范围
教育阶段 包含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本科、研究生等六个子系统,实现全学段覆盖。
数据整合
与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残联等多部门信息系统对接,整合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等13类特殊群体数据,实现学籍、扶贫、民政等信息的共享。
二、核心功能
数据管理
以学籍数据为基础,收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个人信息及资助记录,建立全日制在校生、困难学生等分类数据库。
精准识别
通过多部门数据比对,自动识别特殊群体学生,生成精准识别报告,辅助学校制定个性化资助方案。
流程优化
实现“学校收集信息→系统自主比对→结果反馈”的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资助效率。
三、工作流程
信息上报
学校通过系统上报学生基础信息和家庭经济困难申报材料。
自动比对
系统自动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出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
审核确认
学校核实比对结果,确认后上传相关资料至上级部门审核,最终完成资助发放。
四、意义与影响
提高精准度: 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避免重复资助或遗漏,确保应助学生及时获得资助。 政策协同
动态管理:支持动态调整资助对象,适应学生经济状况变化,提升资助时效性。
该系统自2018年全面上线后,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显著提升了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性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