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计划”是山东财经大学自2015年启动的社会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全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千乡村、千企业、千社区’计划”。该计划是学校社会实践的规范提升品牌,也是共青团工作的总抓手和虚拟孵化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目标
实践育人:
通过“三下乡”“调研山东”等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和群众,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学术能力培养:
以实地考察、调研为基础,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服务社会:
鼓励学生针对地方发展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二、实施特点
体系化运作:
覆盖全员、贯穿全年,每年分批次组织,形成常态化机制。
分领域实施:
明确“千乡村、千企业、千社区”三大方向,支持学生选择具体课题。
成果转化:
通过系统提交调研报告,优秀项目可获得校级表彰或转化为教学资源。
三、主要流程
选题与立项:
学生自主确定调研课题,撰写立项书并提交系统。
实地调研:
到选定的乡村、企业或社区开展调研,包括访谈、数据收集、实地考察等。
成果总结:
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系统审核,优秀报告可参与校级竞赛或成果展示。
四、学术规范要求
查重率限制:
毕业论文等学术成果需通过知网查重,查重率需符合学校规定(通常≤20%)。
原创性要求:
强调独立思考与创新,严禁抄袭,论文需通过导师审核。
五、意义与影响
学生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品牌:通过长期实施形成特色育人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
社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校地合作长效机制。
该计划通过系统化实践与学术规范,已成为山东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