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话系统是融合了神道教信仰与佛教思想,以《古事记》《日本书纪》为核心文献的复杂信仰体系。其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神话体系的核心内容
开天辟地阶段 - 天之御中主神:
混沌初开时,一株茅草化身为宇宙根本神,奠定天地基础。
- 造化三神:高御产巢日神(掌管生育)与神产巢日神(关联创造)共同形成阴阳两仪,与天之御中主神构成别天津神体系。
神国诞生与分化阶段 - 七代十二位神:
包括天常立神(大地之神)、宇摩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自然创造者)等,共同构建早期神格架构。
-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作为第七代兄妹神,被赋予创造国土的使命,以搅拌大地形成岛屿,后因矛盾产生子嗣惠比兽、淡岛等。
天照大神与山幸彦、海幸彦阶段 - 天照大神:
光明与正义的象征,与天国建立关联。
- 山幸彦与海幸彦:平息灾难(如八岐大蛇)的英雄神祇。
二、神话体系的特点
神道与佛教融合 - 神道教以本土信仰为基础,佛教传入后影响加深,形成“神道+佛教”的混合体系。
- 例如,佛教的“护法”概念融入神道护佑民众的信仰中。
体系分层与地域差异
- 以“高天原”“苇原中国”“黄泉国”为三大地理概念划分神话空间。
- 不同地域存在差异,如黄泉国神话与本土死亡观相关。
历史性与文学性
- 《古事记》《日本书纪》既是历史记载也是神话文本,需结合神武天皇时代背景理解。
- 神话中常包含道德教化功能,如天照大神象征光明驱邪。
三、神话与文化的关联
皇权神化: 通过神话强化天皇与神的关系,如伊邪那岐兄妹的近亲婚姻传说巩固皇室合法性。 自然崇拜
四、研究价值
日本神话体系为研究东方宗教、哲学及文学提供了独特视角,其融合性特征对亚洲其他神话体系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