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维护中需要检查的数据包括以下几方面:
系统性能数据
CPU使用率:反映系统的计算负载情况,判断系统是否过载。
内存使用率:监控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总内存、已用内存和可用内存,防止系统响应缓慢或崩溃。
磁盘I/O性能:包括读写速度和IOPS,反映存储系统性能。
网络带宽:监控网络流量,确保网络通信顺畅,数据传输延迟时间低于几十毫秒。
应用性能数据
响应时间:从用户发起请求到系统返回响应的时间,需定期测试以满足业务需求。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反映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并发连接数:同一时刻系统处理的并发连接数,评估系统的并发能力。
资源占用:应用运行时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如CPU、内存和磁盘空间,需监控确保不过度消耗。
故障相关指标
告警事件数量:如果告警事件数量上升,可能存在基础设施故障或监控工具配置错误,需要及时排查和处理。
平均修复时间:从故障恢复到正常态之间的平均时间。
数据维护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更新:根据业务需求和环境变化,对数据进行不定期的更新和调整。
数据结构:调整数据结构以适应业务需求。
硬件设备维护
硬件检查:确保电源、散热器、风扇、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更换损坏的硬件设备。
软件维护
操作系统升级:升级操作系统和补丁,保护系统安全,规避潜在错误。
应用程序维护:对相应的应用程序及有关文档进行修改和完善。
代码维护:对原有的代码进行扩充、添加或删除等维护工作。
安全维护
安全漏洞检查:检查数据库和系统的运行日志,甄别攻击行为,并进行防范。
日志检查:对系统审核日志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异常的访问。
通过以上各类数据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确保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